品牌万里行影响万里品牌影响力万里影响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华夏人物 > 详细内容
陈香梅 —— 梅花香自苦寒来
发布时间:2009/6/15  阅读次数:1267  字体大小: 【】 【】【

  一个中国女人曾经以她的美国丈夫为荣,但她更以个人非凡的能力创造了自己的非凡传奇。她生于名门,长于乱世,嫁于反法西斯斗士陈纳德,活跃于美国和中国两岸三地的政界高层。近年更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改善中美两国关系和祖国统一建言献策,身体力行。在海峡两岸及中美两国间,知名度之高,活跃时间之长,恐怕无人出其右。邓小平曾说:“美国有一百位参议员,但只有一位陈香梅。“在白人为天下的美国,她无畏无忧地和他们一比高下,从肯尼迪到克林顿,先后八位总统都对她委以重任。她就是著名的美籍华人、国际社会活动家,被誉为中美民间大使的陈香梅女士。

  国民党中央社第一任女记者

  1925年6月23日陈香梅出生于北京一位大学教授的家中。其父陈应荣年少出国,在英、美受教育,得过英国牛津大学法学博士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当过教授、编辑、外交家;母亲廖香词也在英、法、意读过书,读的是音乐和绘画。陈香梅的外祖父廖凤舒与廖仲凯是亲兄弟,当过古巴公使和日本大使。陈家共有六个女孩,她排行老二。这位出身在书香门第的二小姐,却没有过几天悠闲、清静的日子,她的青少年时代几乎都是在战乱中度过的。1937年“七七事变“后,她随全家流亡香港;四年后香港被日军占领,她在母亲去世、父亲远在美国任职的情况下,和姐姐一起带着小妹妹们跟随流亡队伍跋涉几千里,经澳门、广州、桂林、重庆,后来辗转来到昆明。
   由于童年的特殊遭遇,陈香梅对少年的往事一直记忆犹新,她在《自传》中回忆:我们当时在香港,对于抗战大后方的消息知道得不太多,英国殖民地的香港对于英伦的战况报道较多,对于中国抗日惟恐美国人援华会分散力量,最好是要美国人全心全力协助英国来击败德国纳粹的希特勒。蒋介石、宋美龄、飞虎队的陈纳德,我们中小学生只偶尔在报章和杂志上读到。但我们的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们宣扬爱国主义,在音乐课上也领着我们唱些爱国歌曲,如《长城谣》、《松花江上》、《满江红》、《八百;仕士》等歌曲,以激发年轻人对于国家的爱国热情。自幼受父母的薰陶,陈香梅非常喜欢读书和写作,在中学时代喜欢读的巴金的《家》、曹禺的《雷雨》、茅盾的《子夜》、老舍得《骆驼祥子》、鲁迅的《阿Q正传》、冰心的《寄小读者》,还有胡适、林语堂等人的创作。此外,就是一些新月派主流徐志摩等人的新诗。当时共产党的地下组织在她就读的香港真光中学组织了进步学生社团“读书会“,因为她是校刊的编辑,同时又常在论文和演讲比赛中得头奖,也是“读书会“争取的对象。有几位同学参加了“读书会”,她们讨论如何离家出走到延安去参加神圣的抗日战争。但她当时只是十五六岁的年纪,父亲还在异国,母亲患有沉疴,心中虽然非常想参加爱国行动,但既不可能离家出走,又感到自己先要充实自己的知识才能为国家出力,因此多次被游说,都没有参加“读书会“。后来两位同班的女同学在中学毕业前数日忽然失踪了,传说她们由“读书会”安排到延安去了。其中一位老同学在陈香梅?980年第一次被邀回国作为里根总统的代表、做邓小平的座上宾时,在北京与其重逢了。谈到往事前尘,不胜感慨。
  战乱中,她的母亲积劳成疾,不幸去世。这时在美国的父亲,要她们姐妹六个去美国学习,只有陈香梅拒绝了。她说:我不能在祖国受难时离开她。我要工作,要尽我对祖国的责任。自幼喜爱文学,并具有良好英文基础的陈香梅,于1944年加入中央通讯社昆明分社,成为中央社的第一位女记者,工作之余,她执著于文学创作,曾在1945年、1946年分别出版第一本散文与诗《遥远的梦》和第一本小说集《寸草心》。在云南期间,陈香梅多半是跑文化拉教育,后来因为英文比其他人好,所以让她跑美方美军方面的消息,所以后来就跑美军飞虎队的消息。第一次见到心目中的抗战英雄陈纳德,就给了这位年青女记者极大的震撼。从而开始了一段在中美历史上颇具传奇色彩的跨国婚姻,为他们后来的传奇故事埋下了伏笔。

          中美关系史上的异国之恋

   陈纳德将军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声名显赫的美国飞虎队队长。1937年春,在美国航空界已享有盛誉的飞行教练陈纳德上尉,接到蒋介石和宋美龄的邀请,希望他到中国训练中国空军。当时7月的卢沟桥战事还未爆发,但战;火已箭在弦上。1937年5月,陈纳德乘坐邮船自美国抵达上海,为了保密,他护照上职业一项填写的是:农民。中国当年根本没有空军可言,一切情况比陈纳德所想象的还更糟。在杭州有一所笕桥空军训练学校,但没有设备,只有几位来自苏联和德国的教官,他们的目的是把旧飞机卖给中国,这是陈纳德亲自告诉我的。1937年7月7日悲痛的历史时刻发生了,日军在北京近郊的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件,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本来准备在中国停留半年的陈纳德,出于对日本法西斯的义愤和蒋氏夫妇的要求,留下来了,协助中国抗日。
   南京国民政府迁入抗战大后方的四川重庆后,陈纳德多次自中国回美,到华盛顿争取美援,又获得罗斯福总统的特准,让他组织美国援华空军志愿队,到中国对日参战,这个志愿队发挥了无比的功能,在陈纳德的领导下保护了中国大后方的天空,被中国人称之为“飞虎队“。 这支由他在美国召集100多名年轻飞行员和机械人员、文职人员300余人组成的“飞虎队“,后改为十四航空队,列入美军正式编制,与中国空军并肩作战,建立了举世皆知的功勋。抗战结束后,陈香梅调往上海中央通讯社工作。而陈纳德将军回到美国后又重返中国,在上海成立了中美合作的民航空运公司。在上海外滩的具有异国情调的霓虹灯下,时年54岁的陈纳德将军再次见到曾在昆明采访过他的中央社记者陈香梅,并对比他小31岁的陈香梅产生了难以遏制的恋情,频频与其约会,经过近两年的苦苦地追求,他终于赢得了陈香楷的芳心。她仰慕他刚猛威仪的军人风度、卓越的才华、坚忍不拔的毅力,以及对中国的抗战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他喜欢她的聪慧、有教养和东方女性的典雅温柔。但是,他们的恋爱遭到了她的父亲还有外祖父外祖母等家人的一致反对。理由有三:第一,年龄相差太大第二,陈香梅是天主教徒,而陈纳德是基督教徒,又离过婚,当时天主教不承认离过婚的人的婚事,甚至不允许在天主教堂内举行婚礼,神父也不做证婚;第三,40年代中国上流社会家庭对于中国女孩子和外国人通婚多半持反对态度。但抱定爱情至上信念的陈香梅根本就不会考虑这么多,一决定以后,就勇往直前,根本就不去考虑其他问题。1947年底,她俩的婚事冲破多方阻难终于获得了长辈和亲友的允许,1947年的12月21号,两个不同国籍,不同宗教信仰,不同年龄层的一对新人,在大家的注目下,执手缓缓步入教堂,陈纳德与陈香梅在那里庄严地宣誓“永守吾爱“陈香梅透露,虽然她和陈纳德是自由恋爱,但由于他的特殊身份,她俩的婚事是由蒋介石和宋美龄亲自过问和认可的。恫月底,陈香梅答应了陈纳德将军的婚约,他要带她到南京去晋见蒋公夫妇。那时,她在上海当中央通讯社记者,和外祖父廖凤舒先生同住在上海的静安寺路。中央社社址设在上海圆明园路,上海的文汇报也在同一住址。其时陈纳德将军和中美友人组织了民航空运公司,公司在上海外滩,他自己则住在虹桥路。但当陈纳德要求她和他一同自上海到南京见蒋氏夫妇时,她心中有点不悦问:“你结婚难道还要请求他们的同意?“陈纳德答得也很妙,他说:“并不是同意和不同意的问题,他们俩都想见见你。“她对未婚夫说:“你该自己一个人去,若要我同行似乎有点征求蒋夫人的意见,我认为不妥。“陈纳德当时认为她太孩子气,也太傲气,但终于同意自己一人去南京。宋美龄大概当时没有料到一位青年记者竟然如此傲岸,因此不但对她们的婚事表示祝福,并指派了当时的“外交部副部长”叶公超先生代表蒋介石夫妇到上海来参加她们简短的婚礼。其后宋美龄也做了她们两个女儿的义母,就连女儿陈美华和陈美丽的名字也是蒋介石给起的。

      忠贞不移、书写自已天空的畅销书作家

   1949年,陈香梅随陈纳德的民航公司离开大陆,迁居台湾。告别了记者生涯,以她优美的文笔,专事写作,并协助陈纳德将军撰写回忆录《一个斗士的自述》此间十年,她在短、长篇小说和散文创作上颇丰。 陈香梅著有《往事知多少》、《留云借月》、《一千个春天》、《陈香梅的散文与诗入《迷入《追逸曲》、《春秋岁月》、《春水东流》等中英文著作四十余部。
   陈香梅是一位坚强的女性,她虽然以自己是陈纳德将军的夫人为傲,却不愿只是依仗于陈纳德的名声,而要开创自己的天空。在台湾,陈纳德由于终日劳累,身体欠佳,为了能够早日康复,陈香梅决定和陈纳德将军回美国。不久,陈纳德身体每况愈下,在病痛中挣扎着,舍不得离开与他相知相守十年的妻子.1957年的7月37日,陈纳德将军因病重不治,享年63岁,只留下陈香梅独在异乡。此后,陈香梅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于1960年移居美国华盛顿。在这里,她从头开始,孤身奋斗,站住了脚BRo她曾入乔治亚城大学工作,并师从特别教授学习演讲;她以个人经历和中国问题为题,在全美巡回演讲;她的英文版的《一千个春天》在纽约出版后成了畅销书,一年之内销了二十版。作为女中豪杰,她成功了,走出了陈纳德的光环,她开创了属于自己的天空。可她对仍然深切怀念那位只和自己共同生活了十年的异国丈夫,在陈纳德逝世后,她写了许多有关陈纳德的文章。多年之后,陈香梅还是爱用‘先夫’、‘外子’来称呼陈纳德的。
   陈纳德死后,他的家人本要将其遗体运回南方,与其父母合葬在一起,陈香梅极力反对。她曾随陈纳德回路易斯安那州家乡扫墓,见到陈纳德父母坟墓附近荒冢零乱,杂草丛生,费了两三个小时才清理好。她不忍心目中的大英雄的坟冢遭人忽视。陈香梅认为,陈纳德不仅是属于美国南方的,且是全美国的英雄,所以坚持下来,把陈纳德葬在华盛顿的阿灵顿美国军人公墓。那是世界上最大、管理最好、地方最美丽的公墓。陈香梅选到的地方也是最好的,老麦克阿瑟将军(二战时期太平洋盟军司令麦克阿瑟元帅之父)的坟就在旁边,后来遇刺身亡的总统肯尼迪也葬在不远处。
   陈纳德死后几年,每年的追思节,他的僚属都从各地来到墓前,送上鲜花,追忆陈纳德,那是陈香梅最感欣慰的,也更认为自己的决定是对的。现在,陈香梅已经是80高龄了,但对陈纳德的感情依然。不久前,香港著名节目主持人陈鲁豫采访陈香梅,在问答式的访谈中,陈香梅忆起丈夫时的心情,让读者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她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陈鲁豫:您说过一句话,我觉得让人特别感动,就是书里边写的我宁可要十年,大概的意思是我宁可要十年很幸福的生活,也不要过一辈子那种非常沉闷的生活。
   陈香梅:对,是,所以这个十年时光我们还是非常珍惜的。当然他去世以后,美国有什么参议员、州长追求我,我都没有答应。反正我这一辈子呢,怎么讲在感情生活方面,还是蛮丰富的,并且我觉得也是很幸运。好几张陈纳德将军的照片还是挂在家里面。这一份感情是我一生里面最珍贵的。
   陈鲁豫:现在每年会不会有一些特别的日子,你会以特别的方式纪念呢?陈香梅:有,每年都有。在每一年5月的军人节,他的幕僚他的朋友都到华盛顿来,几百人,到他的坟上去追悼。他这个墓边上,我种了一颗红豆,红豆相思嘛,现在已经长得非常高了。我写了很多追悼的文章,也写了很多歌曲,有的是感情方面的,有些是爱国的。前些时候写了10首歌,在广州,找名作曲家编了曲。这些也是心血来潮写的,还是一方面怀念他,一方面也是跟大家共享我的感情吧。陈鲁豫通常我见到人家在怀念一个人的时候,会显露出悲伤。我感觉您在怀念他的时候,心里是很宁静很愉快的。
   陈香梅:对,因为十年能够过的这么值得珍惜,我觉得没有什么悲伤的。当然他去得很早,他63岁就走了,63岁我想现在看来还是蛮年轻了。可是我觉得我们十年没有白过,大家还是非常珍惜这十年的时光,我想不一定每个人都有这种幸福吧,所以,回想过来不会有太多眼泪。
   陈鲁豫:您刚刚到美国的时候也就30岁吧,后来为什么一直都没有再结婚呢?
   陈香梅:我跟我的先生陈纳德将军有一个许诺,我死后一定要葬在他旁边。所以他的坟,现在就在美国华盛顿军人公墓,那个很大的阿灵顿公墓,在一个小上坡上面,旁边留着一个地方是给我的。当然他去世以后,我也有很多男朋友,大家还是感情非常好,可是我就从来没有结婚的打算。我答应了他的事情,我就不会去食言,所以根本没有结婚的打算,从来没有。
   陈鲁豫:那,男朋友,他们能够接受吗?
   陈香梅:他不能够接受他就走路吧。一个人呢,到了某一个境界,不一定像年纪轻的时候一定要结婚,因为年纪轻的人结婚希望有孩子。我们这些都已经是过去的事,所以需要在自己工作方面大家能够互相帮忙,互相争取经验。朋友是有的,可是你说真是要讲到婚嫁呢,这些事情就没有。陈纳德与陈香梅的异国恋情,加上他们俩在美国军界、政坛、新闻界的地位,而成为二战结束前后一则为人乐于传诵的美谈。在陈纳德去世后不久,好莱坞就把她俩的故事搬上银幕,拍成电影作世界性公映,片名叫“CHINADOlL“,中文译作《飞虎娇娃》直到今天,她与陈纳德将军那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爱情,仍然让笔者为之荡气回肠,感叹至深。

         进入美国政坛的华裔女杰

   移居美国,除了著书以外,陈香梅以惊人的勇气和毅力进军政界、商界,并获得巨大成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三十多年来,从肯尼迪到克林顿,先后八位总统都对她委以重任。她对养育过她的中国一脉情深,为中国的发展不遗余力。她是中国海外交流协会顾问,中华全国妇联名誉顾问,中国国家旅游局特别顾问,陈香梅教育基金会董事长。还是北京师范大学、沈阳东工大学等院校的客座教授。陈香梅进入美国政坛后,帮助竞选的第一个总统就是尼克松。陈香梅回忆说,那个时候尼克松跟约翰逊对敌。1960年,我帮他竞选,尼克松是失败了。失败后,1968年,我又帮他竞选,那个时候我是他的全美国妇女总部主席。很多人也妒忌我,想一个中国女人,为什么要我们听她的话。可是尼克松觉得我的能力很大,而且那个时候越战搞的很厉害,他要争取了解越南方面的一些情况,所以也依靠我做他的亚洲事务顾问。我常常去越南,因为我们飞虎航空公司在越南也有很大的组织嘛,所以我经常到那去,有时候给他带口信呀,有时候密件呀带来带去的,就是关于了解越战的情况嘛。尼克松跟我之间有一个像是君子协议,口头协议。我说你要是希望我帮忙,你当选以后,一定要结束越战。他答应我了。可是政客的口头答应没有什么用,我不能够说尼克松讲瞎话,所以我只好不讲了。不讲了可是新闻报道还是说,尼克松赢完全是陈香梅帮忙的。这种事情也是过去了,不过在当年是很大的风波,很多书也在写这个事。后来,当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之后,陈香梅女士一直充当两国政要之间的使者,陈香梅享有“中美民间大使”之美誉。她曾在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和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中作出过积极贡献。1980年,她作为里根的亲善大使到中国大陆和台湾访问,里根总统还没有正式上任,刚刚当选就和她联系,说邓小平先生希望他去访问。委托她作为总统特使,到北京去与邓小平会面。因为里根是比较代表保守派,担心中国会对他有什么误解。里根就让她转告邓小平,他要保证美国的政策,外交政策不会变,还是跟以前一样并且希望两国还是继续交好。并且把里根的重要信件,当面交给邓小平。在海峡两岸之间她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积极沟通,促进了两岸交流。她说:“只要中国人能扬眉吐气,我于愿已足“是她第一个向蒋经国建议开放探亲政策,使万千中国人得以骨肉团聚。在西方国家纷纷声言要“制裁”中国,祖国经济发展面临考验的1 9 8 9年底,又是她毅然率领第一个庞大的台湾工商投资考察团到内地访问,成为台商把大陆作为投资热土的开拓之举。近年来,她更是倾囊捐资在大陆兴建百余处希望小学,设立陈香梅教育基金、妇女基金,为大陆的基础教育和妇幼事业尽心尽力……
   她在美国享有相当高的政治和社会地位,她在美国先后担任过的以下政界、商界要职:
1963年,她受肯尼迪总统委任到白宫工作,成为第一位进入白宫的华裔。
1964年,她在华府参加支持高华德参议员竞选总统委员会发起人委员会,开始进入华人参政的主流社会。
1967年,她被尼克松委任为全美妇女支持尼克松竞选总统委员会主席,并兼任亚洲事务顾问;尼克松获胜后,她于1968年被任为共和党行政委员和财务副主席。
1970年,她担任飞虎航空公司副总裁,为美国航空公司第一位女副总裁;并加入美国大银行,为第一位亚裔懂事。
1972年,她被选为全美七十位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1978年,她为里根竞选总统铺路。
1980年,她出任白宫出口委员会副
主席,并两度被选为美国共和党少数民族全国主席,是共和党亚裔委员会主席。
1989年,布什总统上台后,她继任总统府白宫学者委员会委员。
1991年,她出任美国国际合作委员会主席、美国内政部环保委员会委员、美中航运总裁。
   她确实很为全球的华人争气。
   她的天空,有太多的精彩。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主办:央媒时代产业创新发展促进中心
联合主办: 北京东方视报传媒  广州报加视传媒 

指导:全国重质量守信用品牌单位创建活动组织委员会
央媒品牌万里行活动组委会  子贡儒商(北京)文化研究院
中国儒商文化研究会(中国实学研究会儒商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 
中国儒商编辑部  中国乡土书画艺术研究院  中国国际名牌发展委员会  中国乡土艺术团
中国乡土艺术协会民俗文化专业委员会  世界华人商贸联谊总会权威品牌评审委员会
支持:华商杂志社  世界论坛报  世界华商联合会  求实当代社会经济咨询中心 
中国营销学会  北京国研和谐研究中心   中元品牌价值研究中心
广东省小商品协会  深圳市小商品协会  
E-mail:zgjdft@126.com   
工作QQ:981680790